欧宝app官网下载
李红艳:作为样本的人
来源:欧宝app官网下载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22 10:53:25

  教育,是一个以人为样本的社会实验过程。作为实验者和被实验者都无法在短期内看到明显的效应,很容易引起焦虑感。尤其是,有了网络之后,信息成为一种武器,考验着人们的判断力。在各个维度上,个体的选择都不容易,随波逐流者甚多。

  其实,不单单是个体,作为教育实施单位的学校,更是如此。如何更新知识体系,以应对多变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是教育不断变革的动因之一,但也仅仅为之一。教育质量如何保证?大学之前的教育成效,往往以学生的升学率为标杆,老师们的教育行为便是在知识检验和育人理念之间左右摇晃。

  进入了高等教育体系,这个检验变得有些复杂了。因为毕业生进入的是社会,面对的是就业市场,被评价的标准很多?什么是成功?什么是失败?似乎都一言难尽,讨论很多元化。

  随着就业市场对学历的不断要求,大学毕业生看起来有点平常,研究生人数渐渐增加了。专业学位类的研究生队伍也逐步扩大,这种扩大和教育产业化合并在一起,便产生了更复杂的效应。这种效应持续了几十年,还在发酵中。

  其中会有良莠不齐的问题,如何对这种培育结果,即毕业论文进行检测验证呢?就成了一个不好处理的问题。某个演员在微博展演之后,毕业论文的质量成为一个不断被拿出来说的话题。谁来衡量?谁来评判?谁来承担后果?……

  这一系列的问题,慢慢的变复杂。其中,还夹杂了对于学术研究本身的评价标准问题,因为世界不是0123456789,毕业论文也没办法一言蔽之,因为评价的是人,人有不同看法,原本也正常。

  人类文明面对的知识分化对当代人造成了巨大的挑战,专业相关知识的边界不断被确立,又不断被挑拨开来,就像是一场学术游戏,人类文明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,演变、发展、提升和促进,最后实现累积。

  公正性如何获得?匿名专家成了一种普遍化的选择,无论是学术期刊的审稿还是毕业论文的评审,都要经历这个环节。这样的一个过程持续了很多年。但似乎,也成了问题。因为专家依然会制造出专家之外的问题,因此即便这个环节结束了,管理者认为依然要继续抽检论文,作为后果追踪,这个完整的过程,客观而言,对于培育学生而言,理应是没问题的。抽检便是其中一个标准。

  抽检,便是抽取某些人的论文来再测检验,当其成为检验一个专业、一个学院、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上的问题时,成为一个复杂而动态的问题。我也时常会收到抽检任务,看论文的时候真的是反复仔细,评价的时候更是反复斟酌。因为这个抽检的结果一旦进入了到对于专业的评估时,往往会出现单位错位的情况,也即分析单位不一致的情况,当这种不一致的情况延展到对于学院、专业和导师的相应惩罚时,就会出现更大的位移了。

  大位移很厉害的,厉害程度不能一句话说清楚。老师们格外认真,学生们特别认真。只是,这其中的系统错位令人有些迟疑和不肯定了。

  每个学校都在遭遇同样的迟疑,也在进行着严厉的肯定。确实应该如此吗?这就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了。